2020年6月,一位自媒體行業的攝影師發布了一條視訊:
90后夫妻,9個孩子,草棚,貧瘠的土地,視訊一經發布便引來了高度的關注!
90后夫妻和他們的9個孩子
在如今教育、住房、就業等相關巨大壓力下,人們的生育意愿一再降低,兩個孩子已經是大多數家庭能接受的最高標準了,然而有人作為90后,卻生了9個孩子?一開始人們紛紛表示懷疑,真的假的?這不是找群眾演的劇本吧?
90后夫妻和三個孩子
2020年6月6日,一群人帶著相機話筒,千里迢迢來到了保安鄉上鎮村弄鄧,他們的采訪對象就住在村子深處的山林,一座破舊四面漏風的木屋里,
韋國則的家
下面來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兩位主人公吧
韋國則,91年出生,瑤族人,小四年級文化,他看起來個頭不高體型消瘦,從事建筑工地打零工行業,在很多90后的婚姻大事還沒有提上日程的時候,他已經是9個孩子的父親了,第10個孩子又要即將出生。
韋國則本人,91年
蒙秀萍,90年生人,瑤族人,從未上學過,剛三十出頭的她,看起來比同齡人要蒼老了許多,兩個眼眶深深的凹陷進去,密集的生育和貧困的生活,讓她的身體得不到足夠的修養,已經顯得非常弱不禁風。
蒙秀萍本人,90年
接受采訪的時候,他們已經有9個孩子了,3個女兒6個兒子,但是在蒙秀萍的肚子里還懷著一個,預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會出生了。
難以想象她懷著身孕,還要照顧身邊其他歲數都還不大的孩子,該有多勞累。
韋國則一家人
雖然他們生了這麼多孩子,但是礙于經濟條件,和躲避計劃生育,卻不是個個都在醫院生的,前四個均是在家里,由蒙秀萍的婆婆親自來接生的(真是藝高人膽大)
韋國則的木屋子,妻子坐在門前
通過這張照片可以近距離看到,他們生活的房子是怎樣的簡陋,一塊塊木板拼湊在一起,刮風灌風,下雨漏雨,夏天蚊蟲咬,冬天溫度低。
生這麼多難道沒人管嗎?
他家的情況確實屬實,該家庭為當地低保戶,全家11口人全部享受最高品類低保,每人每月1350元。但部分內容存在不實之處,宣傳部曾多次上門宣傳生育政策,勸導進行節育手術,但勸阻無效、收效甚微。
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
有人選擇丁克一輩子不要孩子,有人選擇這輩子必須生個兒子,每種選擇的背后,都必然與某種經歷有一定的關系,根據韋國則的描述,他之所以生這麼多也是有原因的
1、傳統思想,多子多福
韋國則屬于少數民族,瑤族人,在他生活的地方,還存有多子多福的封建觀念,家家戶戶都是兩三個孩子,甚至更多(當然沒他這麼多)
韋國則生活的村子
2、原生家庭的遺憾
韋國則的父母只有他一個兒子,小時候和玩伴玩鬧被欺負卻孤立無援,他總是會想如果我有個哥哥,也許情況就會不一樣,
韋國則本人
11歲那年父親去世,年幼的他遇到任何事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所以村里唯一的獨生子這個標簽,在他的心里并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遺憾。
而妻子蒙秀萍雖然出生三個月母親就去世了,但好在家中兄弟姐妹眾多,成長過程才顯得沒那麼孤單,這讓韋國則心生羨慕。
韋國則說他家就他一個孩子
同時,他是獨生子這件事,也并非源自于父母的開明思想所以選擇只生他一個,而是另有隱情。
在他14歲那年,他得知了一個讓他驚訝又痛苦的真相:養大自己的父母居然不是親生父母!
韋國則的養母,已去世
原來他的親生父母家境貧困,且孩子眾多,韋國則是排行第四的兒子,而他的養父母又恰恰都沒有生育能力,于是兩家商量之下就把他過繼給了養父母家,
他體諒親生父母的難處,也一如既往善待養母,但是自己明明就有兄弟姐妹,卻一直孤單長大的事,卻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這些經歷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個種子:將來一定要多生幾個孩子!只是他不會想到,多年以后,他不僅完成了當初的「夢想」,還因此得到了關注。
韋國則和他的妻子
3、缺乏避孕常識
韋國則表示,并不是自己非要生這麼多的孩子,而是自己實在不懂得該怎麼避孕,
他說計生辦給他拿來了很多避孕t,但是他不會用!
他說不會用避孕套
90后的他,居然不懂得怎麼使用避孕套,這無疑是比他們生了10個孩子,還要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采訪者問為什麼不讓他的妻子去做結扎手術,韋國則說他的妻子身體一直不好,前些年得了病,沒有辦法做結扎,所以有了孩子只有生下來。
但問他有什麼病,他卻說他也忘記了,不知道。
他說妻子無法結扎
而對于讓他去結扎的事,韋國則認為,結扎對男人的身體是有傷害的,他的妹夫就結扎過,之后身體就不好了,變得沒有力氣,做不了重活,而他是家里的主力,要工作掙錢養家,所以他不能結扎,不然沒人來養他的孩子。
韋國則說不能結扎
4、夫妻感情恩愛和睦
2005年兩人相遇相識,身在異地的孤獨感讓兩人的心漸漸靠攏,之后迅速墜入愛河并私定終身。韋國則將蒙秀萍帶回來家中,擺了簡單的酒席就算是結婚了,那年韋國則16歲,蒙秀萍18歲。
韋國則說,有了就生,是夫妻兩人共同的意思,因為他們兩個都是單親家庭。
有孩子就生是兩人的意思
他雖然有親兄弟姐妹,卻從小與他們分離,父親在他14歲時去世,這一切讓他倍感孤單,而妻子雖有兄弟姐妹,但是母親早早去世,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她的生活也是不幸福的,所以兩個人都想多生一些孩子,都喜歡大家庭人口眾多的氛圍感。
蒙秀萍不嫌棄韋國則家窮
蒙秀萍從不嫌棄韋國則家貧寒,因為她的原生家庭一樣也很窮。
有的人因為貧窮,所以想要得到更多,而有的人因為貧窮,所以不求奢望太多,韋國則和蒙秀萍就是后者,他們想要的很簡單,對于物質上匱乏的盡力而為,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丁興旺,和和睦睦就好。
村子修的新公路
生這麼多孩子要怎麼養?
有多少人都覺得養兩個孩子已經亞歷山大,即便不追求多麼富裕的生活,那也是生活得沒那麼輕松。而他們已經生了9個,肚子里還懷著一個,這麼多人吃飯、穿衣、就學問題該怎麼解決?
采訪者提出現實問題:「那你日常的生活費用怎麼搞?」
他回答到,之前會去廣東那邊做建筑工,一天900元,但是現在母親去世,他要在村里守孝兩年就沒有出去。
韋國則聊自己的收入情況
「生了這麼多孩子,你有沒有想過怎麼去撫養他們?」
「撫養也沒有什麼困難的,我出去打工的話,剛剛夠他們生活費」
「那以后他們讀國中,讀高中,讀大學怎麼辦?」
「讀大學,讀高中我慢慢,打工去付錢啊」
「沒有錢我去貸款啊」
韋國則非常樂觀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在我們看來非常棘手的問題,在韋國則看來卻并不是多困難,多一個孩子就好像只是多一副筷子而已的事,
他的思維簡單又純真,沒錢就去掙,掙得養不起就去貸款,總之,生活在他心里真的沒有那麼苦,他的觀念總結為一句話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
背著孩子的蒙秀萍
采訪者問道:
「這麼多孩子,你都能記得清他們的名字嗎?」
「當然記得啊」
「那你家的老七叫什麼名字?」
「········」
韋國則拿出戶口本,這才念出老七的名字
韋國則的幾個孩子
后來他們怎樣了?
1、生完第10個孩子就上環
韋國則說,其實他們也不想再生了,表示等生完第10個孩子就「完美收官」,讓妻子去上節育環。
生完第10胎準備上環
2、政府出資給建了新房子
由于這件事在短時間內的廣泛傳播,當地的相關政府部門也快速注意到了他們,并對他們進行了優待照顧,
2019年,這對90后小夫妻已搬入了,政府出資新建的50坪的兩層小樓,而在山上的簡易房子,因為靠著地,收割莊稼的時候會住上幾天,平時并不住在那里。
他們生活在新房子里
3、享受最高低保政策
這家人共12口人全部享受最高品類低保,每人每月1350元,合計每月16200元,社會愛心人士也有對他家給予物資援助,
贈送給韋國則家的生活用品
同時給他安排了公益崗位,讓他不便外出的時候也能有事做,多一份收入。
工作中的韋國則
4、繼續努力生活
他們的事情被報道出來以后,曾有人表示想幫他撫養孩子,但是都被韋國則夫妻拒絕了,也許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做優生優育,但是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愛,是真真切切的,孩子們雖然生活的貧困,卻也沒有遭受被虐待無視,從這方面來說,韋國則也是算是有責任感的
吃飯中
結語:在如今,寒門出貴子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父母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孩子將來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的發展道路,韋國則的事情畢竟屬于個別案例,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與其去批評他不如祝福他,看完之后你們有怎樣的想法呢?
他們的孩子真的能出人頭地嗎?哪怕只有一個!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