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總說「養兒防老」!但現如今,老無所養卻大有人在!
王春花今年62歲,老伴早些年走了,這麼多年是王春花自己一個人把兒子大偉拉扯大,
早年的勞累讓王春花身上留下了暗疾,每到下雨天都疼痛難忍。
不過只要兒子好,王春花就覺得一切都值。
兒子26歲還沒娶媳婦,王春花心裡著急,跟兒子說了多次,最後不得已才讓親戚給兒子介紹了一個對象。
介紹的女孩無論是長相還是其他的都挺好,不過女孩提出,如果結婚必須拿出5萬(約23萬新台幣)聘禮。
5萬塊錢對王春花來說是天文數字,不過為了兒子,王春花硬是拿出積蓄湊齊了聘禮,兒子也結婚了。
結婚以後,因為沒買房,所以王春花暫時和兒子兒媳住一起。
不久之後,王春花身體突發症狀,洗衣服的時候一下子暈倒了。
兒子廢了很大功夫才把王春花抱進屋裡,妻子對大偉說,
「你看你媽這樣不是辦法,要不讓你媽出去住吧,天天生病誰受得了。」
大偉一下子火了,「 不可能,她可是我媽,我不會趕我媽走的。」
妻子也怒了,「你要不讓你媽走咱們就離婚!」
第二天,大偉拿出一件破大衣交給王春花說, 「媽,你走吧,不然你兒媳婦就要給我離婚。
這件大衣你拿著穿,應該能暖和些。」王春花嘆了一口氣,為了兒子,她拿著舊大衣走了。
半路上,王春花往大衣口袋一摸,竟然有1萬塊現金(約4.4萬新台幣)和一張紙。
紙上寫著: 媽,昨天我和你兒媳婦吵架了,我跟她過不下去了,她要離就離。
趕你走是我怕她會傷害你,你不要生氣。這錢你拿著花,我處理完事情去接你。
王春花醒悟,老淚縱橫:兒子還是很孝順的!後來,大偉還是和妻子離婚了,
然後把王春花接了過去,侍奉母親走完了一生。
女子無才便是德?丈夫走後「家產遭奪」趕出家門
獨自養大4女「3個當大學校長」母愛受人尊敬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穆桂英替夫掛帥;近代有秋瑾為國請命,林徽因保護文化瑰寶。誰說女子不如男!
儘管在民國時期,由于封建的社會性質的關係,女子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那個時代的女性的行為與思想更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桎梏,
因此不少擁有不輸給男子才氣的女子便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便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這一觀點,
更表現出曹雪芹對于這腐朽思想的痛惜與 惋惜之情。
事實上,造成當時這一嚴重局面的不僅僅是上層領導者的原因,更是因為當時的人民們不懂也不想抗爭。
他們對于壓迫自己的規則 毫無作為,甚至是默許了這種做法,這無疑增加了統治階級的氣焰。
但是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嚴士瑜,在丈夫走後,由于未曾誕下男孩,
家產被親戚一掃而空,然而,她撫養的四個女兒中有三個是大學校長,
這向我們昭示著一個不容欺騙的事實:才華是最可靠的資產。
幸福的一家人,卻因丈夫的突然離去猝然改變
呂鳳歧出生于安徽旌德的名門望族——呂家。呂家在當時既擁有著 萬貫家財,
又是當地 赫赫有名的書香世家。
呂鳳岐酷愛讀書,又是家中的嫡長子,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只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家產,
女兒一分錢都無法得到。所以 理所當然的,呂鳳岐得到了父親 盡心盡力的全力培養。
呂鳳岐文學才華不俗,更是深得父親的真傳,理應早早中舉,報效朝廷。
誰知恰逢太平天國起義造反,導致科舉考試推遲,也讓呂鳳岐年近不惑才考上舉人。
也是因此緣故,呂鳳岐的前妻認為他已經 毫無指望,便 乾脆俐落地與他離婚。
因此呂鳳歧才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嚴士瑜,這位在當地 遠近聞名,才華橫溢甚至不輸給男子的才女。
呂鳳岐甚至逗趣的說 :「如果女子能科舉,那麼嚴士瑜一定能高中狀元。」
與第一段婚姻 截然不同,呂鳳歧與嚴士瑜兩人皆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師,嚴士瑜在某些方面甚至強于丈夫。
這讓呂鳳岐不僅僅將嚴士瑜看作是自己的妻子,更是將她視為自己的人生知己,
在官場反面,呂鳳岐常常請教嚴士瑜,而嚴士瑜常常能給予呂鳳岐出乎意料的解答。
這更讓呂鳳岐對其 愛如珍寶,自從兩人結婚以來, 花前月下,舉案齊眉,好不快活。
兩人曾度過一段如同神仙眷侶一般的時間。在呂鳳歧五十歲時,他早已厭倦了官場上的 爾虞我詐,
決心帶著妻子與三個女兒辭官歸隱。
誰知回到家鄉卻 遭逢突變,先是前妻所生的長子因為天生身體虛弱,不久便走了;
二兒子 頑劣成性,常常不去上課,令呂鳳歧 大動肝火。
那是實行「嚴父慈母」的規矩,所以呂鳳岐不得不常常訓斥他,希望他能夠回心轉意。
誰知,二兒子心氣頗高,自尊心太強的他無法忍受父親的指責,不久後便想不開也走了。
兩個兒子的接連離去讓呂鳳岐 備受打擊,由于 年事已高,本就 體弱多病,
呂鳳歧自此一病不起,不久後便留下妻子與四個女兒離開了。
丈夫離去,家產被搶
嚴士瑜對于 朝夕相處的丈夫突然驟逝還沒來得及調整好自己悲傷的情緒,
接下來所發生的一連串突如其來的事情更是讓她 措手不及。
由于丈夫離去,兩個兒子也走了,而嚴士瑜本身沒有生下過男孩。
所以,呂家旁支的親戚們如蝗蟲一般蜂擁而上,搶走了屬于嚴士瑜母女的那份家產,
並將她們孤兒寡母五人趕出了呂家。
儘管心裡 極其不滿,但是嚴士瑜卻對那些 陳規舊律毫無辦法,只能先帶著女兒回到娘家。
認真培養女兒:四個女兒三個大學校長
在被趕出呂家後,嚴士瑜身為一位寡婦,根本無處可去。身無長物的她只能帶著四位女兒回到了娘家。
由于大女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而之前定下的人家又因為呂鳳岐的離去便取消了婚約。
嚴士瑜為了女兒,只能將大女兒許配給了哥哥的兒子,也算得上是一樁好婚事。
待到大女兒出嫁後,嚴士瑜便帶著三為女兒在娘家住下, 一心一意輔導女兒們。
嚴士瑜對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說法 深惡痛絕,她認為女人一樣有能力承擔起男人的工作,
女人從來都不是男人的附屬品。她決定要將女兒們培養為不輸給男性的新時代女子。
嚴士瑜並沒有像其他大家太太那樣,只教授女兒們針線女紅,而是讓她們從小便熟讀《四書》、
《五經》等文學著作。她還教授她們如何為人處世,賦予她們全新的思想,告訴她們:
女孩並不比男孩差,不要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感到自卑,男孩能夠勝任的工作,女孩一樣可以完成。
這樣的母親在當時迂腐的社會可以說是 鳳毛麟角。而女兒們也在母親的循循善誘之下刻苦讀書。
她們不僅僅繼承了父母的文學天賦,她們自己更是格外地 刻苦努力。
在母親的培養下,三位女兒不僅僅學習成績格外優秀,
三人更是在其他方面,例如書法、繪畫等才藝方面 各有所長。
三人才成年之後,分別擔任三所大學的校長。這在當時可以算是 震驚全國的大新聞了,
在她們三人之前,從未有女子能達到這種地步,她們讓世人對于女子的固然印象有了
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同時鼓勵了社會上的其他女子,推動了當時的思想。
嚴士瑜的事例無疑告訴我們:才華是最可靠的資產,哪怕一時身無分文,
如果你才華橫溢,必定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嚴士瑜毫無疑問是一位奇女子,
在那個束縛女性的時代,卻能做出如此偉大的事業,
可以說,嚴士瑜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 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