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上有生病老人,下有年幼孩子,妻子還沒有工作。
但他卻在5年的時間里,把別的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照顧了54名貧困學子、62位孤寡老人、38名貧困病人。
[忙碌]
休息時間總是花在做義工上 幾乎每個周末,都是趙世須最忙碌的時刻。
家里,兩歲多的小女兒還等著他陪,60多歲的患病父親需要他照顧;義工站里,更是離不開他。
作為平頂山葉縣義工站的負責人,他的休息時間總是花在做義工上。而走上義工這條路,卻是源于一個很偶然的事件。
5年前的一個星期天,趙世須聽別人說平頂山市義工聯合會要去市區一家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他跟著去看了看,深有感觸。
第二天,他便加入了義工聯合會。
他向平頂山市義工聯合會提出申請,成立葉縣義工站。如今,葉縣義工站在趙世須的帶領下,已發展成注冊義工96名、志愿義工148名的大型義工團隊。
[助學]
每學期他都會給貧困小女孩送學費 成為義工后,趙世須發起了「助學走訪活動」。
2014年2月,陰歷十二月二十三,趙世須買來衣服和水果等,去了貧困兒童韓雪的家。
離開時,韓雪哭著說:「叔叔,好多年俺家都沒這樣,這是我過得最好的小年。」
從那以后,韓雪成了趙世須的幫扶對象,每學期趙世須都給她送學費、買新衣服。
被他幫扶的還有9歲的朱文靜。每個春節,趙世須都把家里的年貨和自己的當月工資,送到小文靜的家中。
小文靜的學費和學習用品,都是趙世須解決的。
[助老]
為漸凍人兄弟找了一個「家」
為了照顧孤寡和患病老人,趙世須發起了「溫暖夕陽」活動。
葉縣城關鄉曹莊村王延亮、王延峰兄弟二人都是漸凍人,已臥床20多年。
趙世須每天都給他們送早餐,并隔三岔五地給兄弟倆改善伙食。
為了徹底改善兄弟倆的住宿和生活條件,他奔波幾十次,協調相關部門,一家老年公寓終于同意接收兄弟倆。
可他們吃住的費用又成了問題,一個月2000多元的費用,又壓在了趙世須的身上。為解決他們的生活費用,趙世須又組織愛心人士和義工們捐款,錢不夠,他個人拿出1800元。
2014年11月26日,兄弟二人入住市區老年公寓,一對苦難兄弟終于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5年來,他帶領100多名義工,先后照顧了62位孤寡和病重老人,為3個養老院的老人義務服務,呼吁社會為孤寡、病重老人捐款7萬多元,捐獻衣物4000余件。
[心聲]
「人得知恩圖報」
5年,54名貧困學子,62位孤寡老人,38名貧困病人,9萬多元募捐款……
5年,80余次義工服務,3.3萬多公里行程,1.7萬元資助……
「累是累,但也很開心。」趙世須說,給別人帶來笑臉,自己會更快樂。
對此,他有切身的體悟。
趙世須打小家里就不富裕,如今80多歲的爺爺奶奶還患病臥床,父親有病,愛人還沒工作,加上孩子年幼,生活確實也難。
「正因為難,才更知道別人的難。」小的時候,由于父親身體有恙,家里地里所有的活計幾乎都得母親來,「焦麥炸豆的,急得母親直哭。」
在最難的時候,總有親朋鄰居出手相幫,收收種種,「要不是有他們幫忙,估計俺家都沒法兒活下來。」
在讀中學時,因家里窮,實在交不起學費,趙世須曾兩次面臨輟學,但是親朋好友的資助,使他順利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學業。
從那個時候起,一顆感恩的種子就在他心里悄悄地種上,「人得知恩圖報。」
經歷了寒冬,才知道雪中送炭的溫暖。這,也是他一直走下去的動力。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