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鳳台縣一家煤礦工作的蔣義因工受傷成為植物人,姐姐蔣荷芝每天守護在病床前,用愛心喚醒弟弟后,卻發現弟弟因腦部受傷,智力如同孩子。蔣荷芝不離不棄,細心照顧弟弟,再過幾天就整整23年,她用愛心書寫著感人故事,至今仍在延續。
蔣荷芝給弟弟喂水。
弟弟醒后智力如同孩子
70年代出生的蔣荷芝和弟弟感情很深,他們的父親早逝,失去了頂梁柱的家庭,讓姐弟早早就參加了工作,姐弟倆都到了礦上工作,本以為擺脫了貧困生活,日子越過越好,卻沒想到噩運降臨。
1999年3月4日,蔣義在單位上班時,一台老化的機器里蹦出螺絲釘,正好擊中他的頭部,他隨后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在醫院的奮力搶救下,弟弟的命保住了,卻成了植物人。
」蔣荷芝清楚記得,當時看到躺在病床上沒有任何知覺的弟弟,她的心都碎了。「為什麼不是我啊!為什麼不是我啊!」蔣荷芝一遍遍自言自語哭著說,她愿意和弟弟交換命運,承受他的痛苦,甚至是不惜生命的代價。
此后,蔣荷芝每天堅持到醫院,邊護理邊跟弟弟說話,講述他們過去孩提時的故事,講述現在每天遇到的開心事,雖然蔣義躺在病床上沒有反應,可蔣荷芝每天都講,她堅信弟弟一定能聽到,一定能被她喚醒。
奇跡終于在3個月后發生了,蔣義從昏迷中蘇醒了。「我當時看到弟弟醒來,百感交集,拉著他的手,久久說不出話。」蔣荷芝看到弟弟醒來特別激動,可不久就發現弟弟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醫生說蔣義的大腦受損,智力只有嬰幼兒水平,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蔣荷芝給弟弟洗腳。
細心照顧讓弟弟下床行走
「我那個時候把弟弟當成孩子來照顧,每天喂飯、清理大小便、洗澡換衣,還四處打聽能救治弟弟的醫生和醫院,我堅信弟弟的病一定能治好!」當時已成家了的蔣荷芝還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弟弟帶回自己家照顧。
「單位的領導對我很好,知道我家里的難處后,在工作時間上給了我不少自由度。」蔣荷芝說,當時自己在礦區的浴池工作,負責看門、燒水、加水,中途可以回家照顧弟弟。
蔣荷芝把大量的時間給了弟弟,也把多年的積蓄給弟弟治病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弟弟的病情也逐漸好轉,智力恢復到8、9歲的孩子水平,也能自己吃飯和下地行走,還能和人簡單的交流。
由于給弟弟做康復治療,蔣荷芝花去家中不少積蓄,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據。丈夫勸她放棄,可她舍不得放棄。夫妻倆為此產生的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家庭破裂和丈夫失婚。
蔣荷芝帶弟弟出門散步。
再組家庭共同照顧弟弟
「我很幸運遇到現在的愛人張紅星,感謝他一直幫我共同照顧著弟弟。」蔣荷芝說起張紅星,就感到很溫暖,臉上也泛出幸福的笑容。
張紅星雖然和蔣荷芝在一個礦區,可單位太大,兩人根本不認識,而蔣荷芝多年來照顧弟弟的故事卻在礦上流傳著,感動了很多人。2003年的一天,張紅星從同事的口中聽到蔣荷芝的故事后,又欽佩又感動,特意前往蔣荷芝家看望,并幫著照顧蔣義。
「我失婚后,原打算不再結婚了,自己一個人照顧弟弟,結果張紅星的出現讓我改變了想法。」蔣荷芝說,經過與張紅星的一段時間交往后,張紅星表示愿意和她共同照顧弟弟,他的真心和愛心感動了她,2004年,兩人結了婚。
「我母親今年83歲了,她有心臟病和腦梗,我們不放心她一個人生活,在2007年的時候,把她也接到我們家來照顧。」蔣荷芝說,2007年那年,他們的兒子張智全出生,從此后,他們夫妻倆要共同照顧著母親、弟弟和兒子。
蔣荷芝給母親梳頭。
照顧弟弟成為生活習慣
弟弟蔣義因腦部受損留下后遺癥,導致器質性精神障礙,黑白顛倒,沒有規律睡眠時間,稍不留神就會走失,蔣荷芝只能每天陪在弟弟身邊。
「我每天上市場買菜、到超市購物,都會把弟弟帶著,還每天帶他在小游園里散步,別人看到我和弟弟在一起,根本看不到憂愁和煩惱。」 蔣荷芝說,自己每天除了上班,回家后照顧家中三個人,生活讓她感到很累,但她的臉上總是充滿著笑容,要笑對人生,把陽光的一面展露出來。
2017年,蔣義又被查出右腎患有惡性腫瘤,當時,蔣荷芝被查出患有嚴重的胃病,而她顧不上自己,帶著弟弟輾轉多家醫院求醫,最終給弟弟做了右腎切除手術,醫生說手術很成功,這才讓她懸著的心放下,才去認真看自己的病。
2020年,蔣荷芝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退休在家的她,把更多的時間還是放在了照顧弟弟身上。「弟弟現在離不開人照顧,有人勸我把弟弟送進康復醫院,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累。可我已經習慣了有弟弟的日子,照顧弟弟已成了我的習慣。
」蔣荷芝說。
蔣荷芝給母親洗腳。
記者手記蔣荷芝用23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弟弟的善舉,譜寫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壯麗詩篇。
蔣荷芝先后榮獲安徽省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笫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稱號。
蔣荷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動,升華了人們的道德意識,讓我們身邊多了一個可學可做、可追可及的道德楷模。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